上世紀20年代的中國,正值新文化運動的高漲時期。蔡元培明確將“美術教育”的普及,定為國民“文化進步”的一大指標。傳播西洋繪畫、興辦美術學校,也就成為這個時期美術運動的主要潮流。
  赤社美術研究會與廣州市立美術學校就誕生於這一時期。它們分別是20世紀前期廣東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西畫社團和美術學校,前者作為廣東油畫的中心長達14年,後者則成為“華南現代美術的搖籃”。這兩所對華南現代美術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藝術機構,都離不開它們的創立人——胡根天。
  胡根天是華南美術教育當之無愧的啟蒙先導。但由於種種原因,他本人的藝術面貌卻在歷史的煙塵中變得模糊不清。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研究員、原廣州藝術博物院副院長陳瀅,胡根天學生吳子復之子、廣州畫院二級美術師吳瑾,胡根天之子胡楫,共同還原胡根天的藝術人生以及廣東美育事業起步的那段篳路藍縷的崢嶸歲月。
  專家訪談
  ◎談創新
  他將廣東人帶進了西畫的堂奧
  南方日報:胡根天在他的童年與少年時代受到了哪些藝術啟蒙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與他僑鄉背景的身份有什麼關聯?
  陳瀅:胡根天的家鄉開平是廣東有名的僑鄉。僑鄉的教育比較發達,接受外來的資訊也比較豐富。胡根天生活的年代,又恰恰處於新舊交替的節點:他接受了20世紀第一批新式學堂的教育。當時學校的“圖畫教材”來自日本,內有不少“洋畫”。胡根天還接觸到了很多西方的翻譯小說和梁啟超、孫中山等人主辦的報刊。這些新思想催迫他走出國門學習西畫。值得一提的是,胡根天家族的華僑背景,也使之有了更為廣闊的視野。他的父親沒有強迫他結婚、傳宗接代,反而同意胡根天將結婚用的錢拿去留學。父親開明的支持,讓他走出了美育事業關鍵性的一步。
  南方日報:不少同時代的畫家都有東渡求學的經歷,胡根天日本的留學生涯有什麼特點?這對他日後從事的美育事業帶來哪些影響?
  陳瀅:當時很多在日本求學的中國畫家都是“游學”,並未接受正規和嚴謹的學院式教育。胡根天卻走進了日本最高的美術學府——東京美術學校。這裡是日本西洋畫中心。學校的教授很多是從歐美留學歸來、在日本油畫界鼎鼎有名的泰斗級人物,如黑田清輝、藤島武二。胡根天不但在這裡瞭解到西方藝術的源流和發展趨勢,還在此接受了完整而規範的西方學院教育,而且大量接觸到當時西方畫壇最新潮的印象派油畫。這種經歷決定了胡根天的辦學視野很高,他創立的市美完全採用了與國際接軌的學院體系。
  南方日報:胡根天開創市美有哪些劃時代的創舉?這些創舉對中國美術教育的近代化帶來哪些作用?這一過程又遭遇到哪些困難?
  胡楫:市美成立前,廣州的西畫教育可謂一片空白,畫匠普遍都沒有受到嚴格的美術訓練,學校也不設美術課。胡根天將東京美術學校的教育體系移植回國,用現代的科學方法教授基礎技藝,設置了系統、規範的課程。他還專門派人到東京訂製了十多個石膏像,確保素描課程的規範化。這些舉措對西畫和國畫教育的現代化,都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胡根天還特別設立了藝術師範系,培養了大批中小學校的美術教師,為普及美術教育作出了貢獻。
  胡根天對美術教育的堅守,可謂困難重重。第一屆市美的畢業生很多人連工作都找不到,能到小學做個體育老師已經算是非常體面的工作。當時美術受到外界干擾也很嚴重,在廣東舉辦第一次全省美展時,甚至還試過有落選者慫恿軍人持槍鬧事的鬧劇。但即使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胡根天還是頂住各種壓力,堅持了美展應有的藝術原則,為日後廣東美術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談學風
  兼容並蓄為革命美術提供土壤
  南方日報:胡根天與當時嶺南畫壇的不少名流都有交集。在百家爭鳴的局面中,胡根天持有怎樣的立場?
  吳瑾:胡根天的藝術理念,非常應合蔡元培“兼容並包”、“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當時的嶺南畫壇各派,都將胡根天視為一位德高望重的寬厚長者。他從中起到團結不同力量的作用。當然,在上世紀40年代後期,胡根天與嶺南畫派之間的關係一度有些微妙。他在《新國畫的建立問題》、《新國畫與折衷》等幾篇文章中都對“折衷派”提出一些批評。但與國畫研究會的論爭不同,胡根天更多是立足於學院派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他認為藝術應有獨立的地位和明確的標準。當他使用西方現代美術的視角進行評判時,就看不慣商業氣味濃厚的外銷畫,“折衷派”的作品也未能達到他的藝術標準。這也能說明為什麼當時市美吸收了很多現代派和傳統派的畫家、“折衷派”卻長期沒有走進正規教育體系的原因。
  南方日報:作為“華南現代美術的搖籃”,市美何以成為一批新銳前衛的美術家的誕生地與美術思潮的策源地?這與胡根天本人的美學思想有何關聯?
  吳瑾:在胡根天的領導下,市美是一所兼容並包、學術自由的院校。各種不同、甚至對立的畫風,都能共處一堂。胡根天本人受到現代主義的直接影響,也請了關良、何三峰、譚華牧等現代派畫家到市美任教,但他也沒有排斥馮鋼百這樣傾向古典主義的傳統油畫家。胡根天也沒有因為自己本人是西畫家,而貶低傳統國畫的價值。只要一有條件,他就在市美成立中國畫系,體現出他對中西美術的包容。
  另一方面,市美與當時的社會變革也結合得相當緊密,學生們很容易接觸到社會的各種新銳思想。他們甚至比前輩更有熱情、衝勁和反叛性。當時報紙上就有不少反帝漫畫是以“市美”學校的名義發表的。胡根天還介紹關良、伍千里投身北伐宣傳活動。這種風氣使市美不再是一所單純的藝術院校,也成為前衛的革命美術策源地。
  ◎談價值
  為現代美術啟蒙傾註一生心力
  南方日報:作為最早從日本學習西方現代美術的一員,胡根天的藝術價值卻甚少被人言及,這是出於什麼原因?
  陳瀅:胡根天一生都將主要精力投放在現代美術的啟蒙上,而油畫創作需要相當多的時間,這使得他無法在油畫領域里長期潛心研究探索,這也是他後期回歸傳統書法和國畫的原因。但我們從現存的一些作品影印件可見,胡根天早年的油畫頗近印象派畫風。所以,胡根天的藝術思想一點也不守舊。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他的所有早期油畫幾乎都在抗戰期間毀於一旦,導致我們無法真正認識他的油畫面貌,也無法對之進行深入評價。
  南方日報:胡根天晚年離開了美術教育系統,轉到文博系統工作,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的轉型?如何評價他在文博領域的貢獻和地位?
  陳瀅:1949年之後,蘇聯模式的教學體系、徐悲鴻的西方寫實主義與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思路,主導了整個中國的美術教育。在這種情景下,胡根天留日學到的那一套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時代需求。而且,早在1949年之前,胡根天就已經離開高等美術教育體系了。他是被迫走的,因為市美牽涉到太多的官場傾軋。
  至於胡根天在博物館系統工作的成就,無疑是值得後人尊敬的,儘管當時為他提供的空間和條件是那麼的有限。更令我們敬佩的是,胡根天畢生對美術教育的熱情一直未減,他晚年創立“廣州文史夜學院”便是一例。總之,胡根天將油畫引入了廣東,開啟了現代廣東欣賞油畫的風氣,奠定了廣東現代美術教育的基礎,培養了大批的美術英才,他作為廣東現代美術的啟蒙先導,永垂史冊。
  南方日報記者 楊逸
  實習生 魯元 林逸雲  (原標題:他是華南美術教育的啟蒙先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53pihlq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